每年第四季度,对基层一线法官来说都是最苦最累最难熬的季节,而今年,在时间紧、任务重、案件多、压力大的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又如暴风骤雨般“卷土重来”。180名海伦法院干警,在党旗的指引下重整行装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反复来袭,多年的“云”经验储备,使海伦法院人面对疫情的“袭扰”和办案的压力,紧张而忙碌,坚定而自信。“疫情防控不放松,司法办案不停歇”已经成了每名海伦法院干警心中的执着追求。本轮疫情开始以来,海伦法院民一庭法官闫磊主动请缨,进入疫情隔离点为集中管控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工作。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危险的背景下,他克服重重困难,脱掉法袍,披上“白色战袍”,在工作间歇开启“网上办案”模式,通过互联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合伙合同纠纷案件。
——巧借疫情契机
通过阅卷和前期电话沟通,闫磊发现此案于10月14日立案,原、被告双方原本是好友关系,而此次矛盾发生后,双方都想“快刀斩乱麻”,担心被对方拖入长期“诉累”之中。基于此,闫磊通过电话方式,向双方释明了当前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开庭审判后双方可能要经历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周期。在此基础上,双方一致同意通过调解方式调解此案。
——巧用在线模式
11月9日14时许,法官、书记员和当事人四方准时上线,一场来自“隔离点”的线上庭审正式开启。
“双方当事人,可以听清我说话吗?”
“可以,非常清晰。”
隔空对话、视频声音清楚、画面清晰、网络畅通,调解进程稳而有序。经过法官闫磊在线主持调解,多次苦口婆心、以案释法做原、被告双方思想工作,充分听取原、被告双方当事人陈述,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原告于女士放弃欠款利息,被告当场答应从12月至明年1月分两批退还原告于女士合伙投资款10万元、9万元。
——巧送法律文书
正当双方当事人都担心因不能及时签署法律文书,对方反悔时,闫磊通过互联网法院系统向双方发起笔录确认,将制作好的笔录和调解协议内容推送到原、被告的手机上,原、被告通过手机端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法官运用司法智慧,依托在线方式,将疫情对司法办案的影响降至最低。
——巧解心中郁结
此案调解结束后,闫磊通过微信方式,分别与对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经了解,双方具有深厚的友谊,此次矛盾的发生,都是“话赶话”使双方产生了误会,进而导致矛盾升级,最终闹到法院打起了“官司”。双方对多年的友谊依然非常珍视,只是谁都“拉不下脸”首先认错。基于此,闫磊从中进一步调处,帮助双方排解愤懑,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我一看疫情来了,心里凉半截,我的钱可咋整。没想到承办法官在隔离点还坚持办案,法院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案件原告于女士如是说。
疫情大考从未缺席,司法为民永不止步。
本源码仅供爱好者研究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