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2022年11月11日0时至24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9例,其中231例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24例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3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1例在社区筛查中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21例,其中1125例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1730例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36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15例在社区筛查中发现、7例在密接人员筛查中发现、4例在主动就诊(检)人员筛查中发现、3例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排查中发现、1例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排查中发现;另有435例此前已公布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截至2022年11月11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28625例。其中确诊病例7846例(境外输入2739例、本土5107例),尚在院治疗3350例;无症状感染者20779例(境外输入3663例、本土17116例),尚在医学观察15923例。
新增259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92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本土确诊病例1-11:居住在海珠区凤阳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2-18:居住在海珠区南洲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19-23:居住在海珠区赤岗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24:居住在荔湾区站前街道。
上述确诊病例1-24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确诊病例25-26:居住在荔湾区站前街道。
本土确诊病例27:居住在海珠区凤阳街道。
上述确诊病例25-27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确诊病例28:居住在天河区棠下街道。在社区筛查中发现。
本土确诊病例29-259: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160:居住在海珠区凤阳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61-1417:居住在海珠区华洲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18-1592:居住在海珠区南洲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93-1648:居住在海珠区赤岗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49-1660:居住在海珠区江海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61-1672:居住在海珠区新港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73-1681:居住在海珠区官洲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82-1687:居住在海珠区琶洲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88-1691:居住在海珠区瑞宝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92-1693:居住在海珠区南石头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94-1716:居住在白云区嘉禾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17-1718:居住在白云区鹤龙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19:居住在白云区均禾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0:居住在白云区同德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1-1722:居住在番禺区大石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3:居住在番禺区沙头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4:居住在番禺区钟村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5-1726:居住在越秀区六榕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7:居住在越秀区矿泉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28-1729:居住在天河区车陂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30:居住在荔湾区站前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1730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31-1742:居住在荔湾区西村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43-1751:居住在荔湾区站前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52:居住在荔湾区彩虹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53:居住在荔湾区华林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54-1760:居住在白云区嘉禾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61-1762:居住在白云区同德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63:居住在白云区白云湖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64:居住在番禺区洛浦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65:居住在番禺区钟村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66:居住在天河区车陂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731-1766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67-1771:居住在番禺区大石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2:居住在番禺区沙湾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3:居住在花都区新华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767-1773在密接人员筛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4:居住在增城区派潭镇。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5:居住在番禺区石壁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6:居住在花都区花城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774-1776在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7-1778:居住在越秀区六榕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79:居住在越秀区登峰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0:居住在越秀区华乐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1:居住在越秀区矿泉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2:居住在荔湾区金花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3:居住在荔湾区龙津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4-1785:居住在番禺区钟村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6-1787:居住在番禺区大石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8:居住在番禺区洛浦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89:居住在天河区车陂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0:居住在天河区棠下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1:居住在从化区城郊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777-1791在社区筛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2:居住在越秀区六榕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3:居住在越秀区华乐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4:居住在花都区花城街道。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5:居住在番禺区沙湾街道。
上述无症状感染者1792-1795在主动就诊(检)人员筛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6:居住在番禺区大石街道。在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7-2921:在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
上述3180名感染者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病情稳定。相关密切接触者和涉疫场所已管控。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上述感染者新增主要涉疫场所如下
天河区
棠下街道:棠德路101号、利口福(棠东店)、东南肉菜市场、棠德北路236–242号核酸采样点、惠惠数码摄影冲印中心(棠下分店);
车陂街道:天健上城门口钱大妈。
荔湾区
金花街道:荔湾路92号;
华林街道:十八甫路绿源废品收购站;
龙津街道:长寿新街市、长寿肉菜市场。
越秀区
光塔街道:大参林(中山六路店)、怀圣寺小广场核酸采样点;
六榕街道:彭家巷口核酸采样点,东风西路120号,东风西路122号之一、之三、之五,东风西路124号、124号之一,菜圩涌边5号一楼;
华乐街道:黄花新村13、14号;
矿泉街道:广州机务段综合体育场核酸采样点;
登峰街道:横枝岗田寮35号路口核酸采样点。
番禺区
钟村街道:谢村市场公园核酸采样点、钟村钟一石桥屋大街、胜石大街核酸采样点、钟三村大市街菜鸟驿站;
洛浦街道:珊瑚湾畔小区、珊瑚超级生鲜;
大石街道:兴贤路84号、华贵商贸城 、华贵商贸城核酸采样点、梯云里龙光巷、仁和堂(联盛药店、联兴分店);
桥南街道:福德路南区公园核酸采样点、番禺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
沙湾街道:岐头村浴乎路三巷、荔园新天地核酸采样点。
花都区
新华街道:习风四季酒店临时核酸采样点。
从化区
城郊街道:巴塞阳光六栋;
街口街道:古老东方小吃(镇北店)、麦多多蛋糕店(镇南分店)、河岛公园。
新增1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为美国输入;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巴基斯坦输入。
上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入境后,按全程闭环管理程序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期间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下午5时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即公布了广州相应的防控措施的调整。
11日晚上,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节目连线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关注优化防控措施下广州疫情如何应对。
资料图
不判定次密接是利好
目前社区正在积极响应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者解除隔离。
在《新闻1+1》中张周斌介绍,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变化不仅在于集中隔离期缩短,而且对于密接者集中隔离后回到社区的管理要求也不同(3天居家健康监测变为3天居家隔离),目前社区对于新的要求正在积极响应中。
对于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这一变化,张周斌认为,对于当前疫情防控处置是一利好。“甄别次密需要消耗流调资源,不再甄别次密,可以集中有效流调资源,聚焦感染者流调、密接甄别,可以使防控措施更加精准有效。而原来对次密进行健康管理所需要用的社区资源,也可以调整用到社区防控的其他方面之中”。
新风险区划分
需深厚的流调功力及更仔细的现场调查
张周斌表示,除了发布会上提及的内容,《通知》提到的方方面面的优化措施,广州也正在逐渐落实。其中,《通知》中提出,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他表示,对于正处于疫情处置中的广州来说,这一新要求需要需深厚的流调功力及更仔细的现场调查。“在新建小区,这样的划分相对容易。但如果疫情发生在楼宇、人口密集的城中村,会造成很大难度。对于我们流调人员来说,需要有深厚的功力,需要更加认真仔细地完成现场调查,更加科学地划分风险区域。”
海珠疫情实时传播指数
最新已下降至1.6
张周斌坦言,本次的广州疫情是3年抗疫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复杂程度、防控难度都是以往没有遇到过的。除了“主战场”海珠外,荔湾、番禺疫情也在快速发展中。
张周斌介绍,全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调集其他区的资源全力支持这几个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些区是区长带队进入海珠区网格中承担网格长的职责,帮助海珠区进行疫情防控,体现区和区之间的兄弟之情。此外,广东省在流调人员、医护人员、隔离房间的支持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相信在这些支持之下,广州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定会取得胜利。”
具体到海珠疫情,张周斌表示,通过连续多日奋战,特别是海珠区颁布了强化社会面防控措施的多项举措之后,已经看到了防控成效正在体现。“用具体数据说,疫情实时传播指数Rt从之前多日的2.2~2.5之间,降到了昨天的1.9,今天降到了1.6,可以说海珠区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需要我们继续坚持目前的防控措施不动摇。”
快速发现、快速处置
用最短的时间控制疫情
据了解,传播指数是传染病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代表一个病例在传染期内可以传染人数的多少。实时传播指数的明显下降,说明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有力、有效的。
本轮疫情中广州面临的奥密克戎BA.5.2,具有潜伏期更短、传染性更强、隐匿传播更强的特点,一天之内就可以从被感染到传染别人。
张周斌表示,最好的方法是早发现,监测预警多点触发,联动机制要更加强化。只有通过快速发现、快速处置,才能实现早处置、早隔离、早治疗,用最短的时间控制疫情。
目前,广州本轮疫情感染者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没有危重症、重症患者出现。张周斌介绍,轻症患者仍有一定的医疗需求,广州将按照国家最新的方案和要求,加强医疗能力和相关资源的储备。
原标题:《11月11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新闻1+1》连线广州市疾控中心书记张周斌,详解优化防控措施下广州的疫情应对→》
本源码仅供爱好者研究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