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来袭。短短数月时间里,凭借着超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病毒悄无声息的蔓延到全球各大洲。那段时间,世界被阴云笼罩,焦虑、恐慌、不安的情绪迅速弥漫开来。
面对前所未见、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中国率先出征,以对全人类负责任的态度,打响了抗疫第一枪。数万白衣天使日夜兼程、千万人口城市通道关闭、14亿人众志成城,这是人类史上最坚决的防控措施。事实证明,中国的努力得到回报。
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病毒不愿就此沉寂,其通过衍生变异持续困扰人类生活。一周时间新增破60000例,多地调整政策,张文宏教授火速表态。

防控政策调整
截至目前,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已经过去三年时间。在此期间,人类和病毒斗得难舍难分,谁都占不到一丝便宜。面对普通病毒时,人类所研制的疫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患病率降低至10%以下。但随着病毒变异为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时,疫苗的作用直线下降,仅能缓解症状,一定程度降低患病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疫情日益严峻。据报道,最近一周,中国各省市区累计新增新冠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60000例大关。

对此,疫情防控政策迎来重磅调整。第一,对高风险区入境人员,实施七天集中隔离+三天居家隔离检测。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需随时接受医学观察,目前,青岛、成都、盐城已经落实。第二,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次密接。第三,将原有“高中低风险区”降至“高低风险区”。第四,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第五,对疫情形势缓和区域推行“愿检自检”政策。
张文宏火速表态
当下国内防疫迎来新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最近随着中国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很多人对未来中国走出疫情有更多的期待,“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我们整个抗疫,走出疫情。”

为响应国家号召,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理应做好四点。第一,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就医时、乘坐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第二,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随后将纸巾丢入垃圾桶。第三,勤洗手,餐前餐后、接触他人、外出时及时洗手。第四,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部分信息参考来源:潇湘晨报
本源码仅供爱好者研究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