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我认为疫情明年(2023年)就能结束。
你要问我依据是啥?我当然不是瞎说,我有我自己的依据,但是太敏感了不方便说,你就当我一家之言吧。
其实我之前很多预言都是成真了的,有一定预言家的天赋,比如我早就知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左脚正放在右脚上。
新冠结束肯定不是病毒凭空消失了,而是随着病毒不断变异,感染症状越来越轻,我们的疫苗和免疫体系越来越强,后遗症越来越少、越来越轻,再然后就是逐步放开,最后真成“大号流感”了,即使有万分之几的重症患者,也能得到妥善救治。到那时候,就是新冠疫情大流行时代结束的时候。
最近成人礼的事情,网上反响这么大,也是有点出乎意料。那个刘红英,确实不怎么聪明,结合她后续几轮发言,基本上把从上到下都得罪完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她能有多高的理论水平?她的发言能有多么无懈可击?网友们是否对她过于苛责?如果“成人礼”三个字都能被上纲上线的大肆批判,那大多数人的公开发言都经不起推敲。
我觉得也就是舆论找个出口发泄。很多人觉得日子太难坚持不下去了,就想喷人。这次逮着一个刘红英,下次逮个刘红梅,再下次逮个刘见红。成人礼这话要是一年前说,大家当时还没那么崩溃,估计就没啥反响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很多人感觉很崩溃,创业的人发不起工资,实体店纷纷倒闭,打工的人找不到工作,公务员铁饭碗也大面积降薪。说吃不起饭倒不至于,但是断供的人确实不少。以前大家都怕自己买不起房,现在怕的是买了房还不起贷款。更要命的是,很多人丧失了对于未来的信心。
说实话,就我自己而言。疫情前两年我自己感觉生意基本没受影响,甚至收入还创了创业以来的新高,但是今年大环境确实太差,一是俄乌战争,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二是上海这样的经济中心也遭遇了大面积疫情,所以生意整体还是受了不少冲击。再加上今年生孩子,家里基本上乱做一团。
最近育儿嫂因故离开一个月,接替的育儿嫂来了两天临时撂挑子,又推荐来一个临到上门前爽约,再加上我重感冒,我父母也生病了,楼上搬来一个养狗的邻居,家里现在鸡飞狗跳的。
我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四点,一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二是晚点睡觉可以帮忙照看一下夜间哭闹的孩子。所以印证了那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现在大家都心情就跟熊市差不多:心如死灰。现在很多人对于赚钱、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信心跌到了谷底。就跟一支股票跌到历史最低价,没多少人觉得是抄底的机会,都觉得会跌下去,会崩盘,会倾家荡产。
然而,我倒觉得真的要否极泰来了。
著名成功学大忽悠陈安之老师曾经说过:“过去不等于未来。”
虽然陈老师这人不是很靠谱,但是这话我觉得还是很靠谱的。生活不是线性的,过去的经验和规律不一定适用于未来。你因为太绝望,总感觉封控会永久性持续下去,甚至好些人嚷嚷着要润,但可能明年真的就放开了。
等到真的放开那天,大家该上班上班,该创业的创业,该恋爱的恋爱,该旅游的旅游。你可以和闺蜜买张飞机票去成都吃叶婆婆钵钵鸡,你可以带上老婆孩子去上海迪士尼,你可以约上探探认识的女网友去丽江来一趟文艺之旅。
想躺平的可以继续躺平,想奋斗的可以继续奋斗,餐饮、足疗、旅游、投资等行业都迎来报复性反弹和增长,工作之余还可以一起唱歌、喝茶、玩飞盘,慢慢的我们又能恢复疫情前的生活。
再过几年,等到我女儿上小学了,乔治马丁写完了全套《权力的游戏》,詹姆斯准备竞选美国总统,可能大家都会忘了这几年的痛苦了。新冠就和非典一样,成为漫长历史中的一个中插曲。
你说我的预测就一定正确吗?明年就一定会放开吗?人生中哪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今年我学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心法就是:宁愿错误的乐观,也不要正确的悲观。
赢了一起嗨,输了一起埋。大家再坚持一下吧,希望也许就在眼前。趁现在还没放开,大家该躺平躺平,该休息就休息,攒点体力,等到疫情结束,赚钱的机会纷至沓来,装备随便打,宝箱遍地捡,说不定到时候忙都忙不过来。所有大尺度言论,全部首发于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也可添加私人号:wuhandi2019)
本源码仅供爱好者研究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