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楼市在“寒冬”中度过,2022年楼市怎么走,备受市场关注。
近几天,一年一度的重磅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提“房住不炒”!
Part.01
再次定调,房住不炒
对于2022年楼市调控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定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这是自2016年12月中央首次提及“房住不炒”定位后,第五次定调“房住不炒”。
会议上关于楼市的完整表述: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这也说明房地产调控从严大方向不会发生改变,“房住不炒的”红线不可触碰,中国经济转型从长期来看还将坚持逐步“去地产化”路线。
但合理的住房需求会给予扶持,这也是政策纠偏需要。
意味着普通刚需或是改善买房是支持的,不应该像今年二三季度一样,这种合理需求的贷款都收紧了,这方面的纠正从近期银行贷款利率下调、放款周期缩短就能看出来。
Part.02
探索新模式、因城施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对于房地产表述出现很多新变化,首次提出“加强预期指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第一点,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所谓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显然意味着旧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再次遭遇历史性拐点时刻。
过去20多年来,房地产形成了金融化、泡沫化的发展模式,60%的居民家庭财富都集中在住房上,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拉动经济、卖地财政的依赖无以复加。
这种旧的模式必然改变。

当然探索商品房和保障房两轨并行也算是新的模式。

今年来,越来越多城市在共有产权、安居房等保障房项目上发力。
深圳:推进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改造筹集租赁住房10万套以上。上海:完成75.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6.1万套。北京: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41.4万套。东莞和杭州也在学习北京部署共有产权住房,就连海南山东都在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
实行住房双轨制,既能稳住房价预期,又能保障市民的居住需求。
所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这两年基本涉及到房地产话题绕不开的关键词。
第二点,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今年对楼市的调控力度空前,全国市场迅速降温。但各个城市市场不同,调控也要相应变化。
部分房价下行压力较大城市可以放松房地产调控,但对多数房价上涨压力较大一线和核心二线房地产调控预计还将从严。
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则意味着楼市不会采取一刀切的硬着陆模式,调控不是将整个行业打倒在地,而是规范其发展。
这一次会议将明年楼市基本面定调。今年过紧的调控不仅影响了房地产市场,也波及了其他方面。为了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长期发展,明年肯定会适度放松调控,情况将有所好转。
但这个“松”是相对于过紧而言,房住不炒的主旋律不会变。想要官方松开调控大手,任由房价再次暴涨是不可能的。
本源码仅供爱好者研究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