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胡鑫宇,为何选择了录音笔,而不是文字?

本站所有源码来源于网络。源码只是供大家研究学习之用。请大家不要商用,如因商用或其他原因引起一切纠纷和本人与论坛无关,后果自负,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我是一个内向且社恐的人,尽管熟悉的朋友不认可。

从去年起,就一直要做视频。可张罗了几次,每次站到镜头前,还没开口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其实相当多的人,一旦出镜或出声,都会感到不自在,会有心理障碍,对于内向者尤其如此。

  由此想到胡鑫宇这事。现在遗体已经找到,还发现了录音笔,不出所料的话,相信很快就会真相大白。

  但是我仍然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小胡是自杀,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会选择用文字还是用录音笔,记录下留在人间最后的话?

  连续三个月的轰炸报道,我们已经了解到以下事实:

  1、胡鑫宇很内向,在学校没有什么朋友,他的班主任甚至用了“极其内向”形容;

2、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中透露出浓烈的厌学、抑郁和轻生情绪;

  3、录音笔是国庆假期,小胡的哥哥买给他的,也就是说,从小胡拿到录音笔到他失踪,也就不足半个月。

以上几点,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一个极其内向、喜欢写日记的少年,为什么会用一个尚不熟悉的录音笔录遗言(如果内容是的话),而不是选择用已经像树洞般的日记(文字)?

  做语音产品或录视频的朋友都知道,即使是很有经验的主播,在录之前都会有文字稿;即使有文字稿,都仍难免会时有磕巴。

像胡鑫宇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口头表达就那么自信,或者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遗言是一个人留在世上最后的话语,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难道他不应该用日记或者文字表达来得更熟练、更合理吗?

  或者在录音之前,胡鑫宇有没有文字草稿呢?

如果有,现场是否还留有纸片痕迹?…..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突发奇想。

  也许这个案子本来就非常简单:

  胡鑫宇就是厌学自杀,离开时就是没有任何痕迹;

现场离学校虽100米,地毯式搜索就是没有搜到,警犬们就是集体失去嗅觉;

  他就是用鞋带上吊的——我又有疑惑了,一个15岁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到用鞋带的?

  三个多月没被发现,就是出现了离奇的“灯下黑”现象!

  最近看《狂飚》,看得有些魔怔。

曹闯被高启强的人枪杀,却以“与徐江对射身亡”结案;李响目睹了整个过程,却“为保师傅名节”、“认为斗不过赵立冬”一直保持沉默。后来谭思言失踪了(看画面是被那帮人碎进了搅拌机),陆寒也失踪了。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孤独热血憋屈的陆寒,竟然一直没有在队友那里获得立案。

  然后这两天,王力也“失踪”了。如果安欣上头没有人保着,估计他也不会仅仅是“中年白头,暮气沉沉”,也许早就像前面的几个人般,失踪了!

  当然最终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可这部剧看得实在沉重、心惊,这也怪这拔演员演得太好。

  愿胡鑫宇案早日真相大白,也愿这个少年获得安息。

本源码仅供爱好者研究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