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电视剧《狂飙》爆红,带火了《孙子兵法》。这部由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写就的经典古籍,冲上各大图书网站古籍热销榜,甚至卖断货。“看《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成为社交平台热点话题。
在《狂飙》中,高启强起初在菜市场卖鱼为生,熟读《孙子兵法》,此后成为集团老总。这本书伴随了他多年。尽管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多人还是不禁发问,这部书究竟有什么魅力?经过两千年时间的洗礼,它如何从兵家经典变成反派人物的“人生指南”?
不久前,一款名为“识典古籍”的专业数字化平台在某社交平台火出圈。据介绍,该平台由北京大学与字节跳动共同研发,于去年10月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更新了600余册珍贵典籍,其中就包括《孙子兵法》和后世的解读与化用。
何谓“围师必阙”?
在《狂飙》第15集中,身为集团老总的高启强与弟弟高启盛谈及莽村改造项目,提醒弟弟做事要留有余地,否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就好比行军打仗,围困敌军时,有意留下缺口,防止对方以必死之心奋起反抗。
高启强随口引用“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打开“识典古籍”官方网站(网页版入口:https://www.shidianguji.com/),搜索关键词“围师必阙”,就可以立刻查到南宋吉天保编著的《孙子集注》。这本书又名《孙子十一家注》,辑录了历史上11位名家的解读,包括曹操、杜牧、梅尧臣等,被认为是现存最佳注本。
识典古籍中也给出了详细的介绍,这本著作源自北京大学-字节跳动古籍开放文本库,“在许多方面长于他本,对《孙子兵法》校勘有重要价值。”
在识典古籍中,可以看到历代名家提供的注释。曹操引用了古老兵书《司马法》“围其三面,阙其一面”。而唐代军事理论家李筌提到,军事经验丰富的曹操本人也有过成功的“围三阙一”案例。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在平定河北袁绍势力后,率大军包围壶关,扬言城破之后将坑杀军民,结果久攻不下,改成怀柔政策后,很快取得胜利。
而在《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孙武还提供了与围城相反的视角和策略。他写道,“围地,我将塞其阙”,将领身处被困的境地,主动堵住缺口,激发士兵斗志,也是一种办法。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都是类似道理。
触手可及的经典
在“识典古籍”中,还可以查阅到苏轼的《大臣论》,由南宋朗晔作注。这是苏轼青年时期所做的25篇策论之一,提及君子式的大臣与小人之间的博弈,援引了《孙子兵法》。“古之为兵者,围师勿遏,穷寇勿迫”。注解则点明引文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而在后来,这部兵家经典进一步泛化,成为后世一些人为人行事的参考,甚至变成《狂飙》反派人物高启强成长并黑化的“人生指南”。
这恰恰说明了,古籍并非尘封在图书馆、无人问津的冰冷文物,仍然有着穿透时间的魅力。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古籍数量约为5000万册,其中亟待修复的约有1000万册。数字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如今,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与专业机构合作,用AI技术提升古籍整理的效率,让古籍回到人们身边。2021年6月,字节跳动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古籍保护专项基金,首批资金为1000万元,定向用于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项目。
2022年10月11日,由“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研发的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测试版正式上线,目前古籍数量600多本,并已上线手机移动版。未来三年,该平台将陆续完成一万种古籍的智能化整理工作,基本覆盖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核心书目。
“识典古籍”提供了影印版本,可以作为对照。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在繁体与简体之间随意转化。注释中,人名、地名和著作都有注解,非常方便普通读者使用。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AI技术的运用,古籍文献中所蕴藏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将不断被抽取,构造成各种各样的知识库,并将以知识图谱的形式支持互联网前端应用。
本源码仅供爱好者研究使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